当前位置:首页 > 资讯 > 正文

人民日报:保险业如何防灾减损?

  大家都知道,投保了保险,灾后可以找保险公司赔偿损失。保险业具体如何发挥防灾减损的功能呢?

  暴雨来临前,您是否收到过保险公司发送的短信,提醒您绕开低洼路段、妥善停放车辆?或是在积水路段,您是否碰到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提示谨慎通行?这就是我们身边的一项风险减量服务。

  防灾减损的保险服务多种多样。比如,在农业生产中,保险公司可运用无人机等手段,发现和识别涉灾高危区域农作物等,协助组织灾前财产转移。2024年,人保财险协助组织农险种植标的抢收56万亩,抢救转移农险养殖险标的1.5万头。减少企业因灾损失,平安财险通过自研的气象平台鹰眼系统DRS2.0,做好灾害预警预测,通过相关网络平台发出提示信息,同时辅导高受灾风险企业做好灾害预防。去年南方多地暴雨,不少保险机构派出救援团队,支援抢险救灾。

  近年来,极端天气频发,强化巨灾风险保障、助力防灾减损,愈发成为保险业重要课题。破题关键在于科技应用。例如,人保财险自主研发“巨灾安澜”平台,构建暴雨、洪水等8类自然灾害风险地图,可提供灾害风险分析、灾害风险模拟、风险监测预警等服务功能,支持不同地域一地一策差异化定制服务,为风险减量服务提供技术支撑。打造覆盖“保前辨识—保中控制—临灾预防—灾中减灾—灾后复盘”全生命周期的巨灾风险减量服务模式,深度融入灾害治理体系。同时,巨灾保险制度不断完善。去年,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、财政部印发通知,扩展巨灾保险责任,以城乡居民住宅及室内附属设施为保障对象,保险责任在破坏性地震基础上,扩展增加台风、洪水、暴雨、泥石流、滑坡等自然灾害。

相关文章:

文章已关闭评论!